一个有关财富的“革命性”文本
时间:2009-12-17 15:38:59

萧睿希

作为编辑,往往乐于对文本进行全知全能的解读。但今天,我会对这一惯例来上一次小小的违反。我会择其“革命性”一项,以一个有关财富的“革命性”文本为题,从自己出发,向大家谨慎汇报编读体会。

“革命性”在这里,我是取其革故鼎新之意,意即在最大程度上,对某些既有模式及惯例的颠覆及重建。《从自行车到宾利——一个北大学子的创富之路》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譬如,它对自信这一人格魅力充分而有力的展示,对人与人之间信任能力的着力强调,对尊重这一思维能力的重视与重塑,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财富人物,周华永远追求卓越的动能及善于坚持的毅力受到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极为推重,企业家的天赋及善于发现机遇的才能被澳大利亚航空公司前总裁充分肯定。他被澳洲前移民部长誉为移民的典范,澳洲人的骄傲。在我这里,愿意借重著名华人龙应台的话来做出如下读解:他尊重自己,不苟且,因此有品位;尊重他人,不霸道,因此有道德;尊重社会,不掠夺,因此永续智能。尽管如此,在我看来,作为成功的财富文本,《从自行车到宾利——一个北大学子的创富之路》独具一格之处是由其“革命性”来鲜明标示并全力支撑的。

财富故事我们读得很多,听得不少。大致说来,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理论版的财富论,一是传记式的财富故事。细论起来,不难发现,理论版以深奥、玄妙为要,传记式则奔着传奇色彩去了,往往不惜笔力,用心打造当世无双的财富英雄。

无论理论版,还是传记式,都有一个无法否认的基本事实,那就是,文本里少不了会有一位得道高人。

得道之前,他一定历经多重苦难的磨练,上穷碧落下黄泉,往往出没于风口浪尖,常在刀光剑影里讨生活。纵是出生入死,却无功而返,困顿不堪。

走过无数独木桥,撞过多少南墙,高人犹自不回头。终于,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他会绝处逢生,有如神助,天目顿开,得道成仙。于是,贫富之间,一夜便得分野,世界从此变色。

从此,高人走定了阳关道,在名利的天空下长袖善舞,游刃有余。得道以后,高人坐拥千城,神闲气定。谈笑风生之间,日进斗金;云卷云舒之际,挟泰山而超北海。

一样是财富故事,《从自行车到宾利》却以一副平常百姓的样貌、一种平心静气的姿态示人。初看上去,它根本就是一个不入流的财富文本。

但在我看来,这正是《从自行车到宾利》的“革命性”所在。它的“革命性”,往往表现为很不革命的一面。

《从自行车到宾利》无意以财富骄人;也不重打造财富英雄;对于成功之道,选用的也是分享的姿态。

这样一来,大家都知道,作为财富故事,《从自行车到宾利》没有猛料要爆,也没有英雄偕同财富与道行而来的凌人盛气。依时下的阅读心理来说,它简直就是白开水一杯,不曾撒下过丁点儿盐花,既无色彩,更无波澜,不在阅读期待之中。

初读文本之时,它这种很不革命的一面让我不禁担心,这样家常的情节毫无讨巧之处,能否入得了读者法眼?这样平静的开局毫无夺人声势,是否让人怀疑他的真正功力?

但同时,我又无法因此放下它!当感受与行动不相一致时,我以编辑的直觉意识到,这或许就是文本的独特魅力所在。

接下来的阅读里,我很快察觉到了《从自行车到宾利》的特异之处。文本里,与我们比肩而立的并非财富英雄,也不是无所不能、光芒四射的超人,不过是发达了的邻家大哥。他此番回家,不过是想跟乡亲们面授致富机宜。

这种私相授与里,没有泰山当前的气势,只有春风化雨的亲切;没有虚妄之言,只有恳切之语;没有高深的道行,只有切身的体悟;没有炫富的意念,只有驱逐贫穷的动能。

文本里迎面走来的少年虽非千金之子,却也与苦难无缘,简单而快乐地成长着,胸中不曾藏有什么大志,有些顽皮,却也不曾有半点坏男孩的明星气质。总之,跟我们大家一样,毫无异相,也无半点成功的先兆。或许,值得一提的,是他从小不甘人后。差点上了技校的少年为争班级第一,懂得学祖逖,闻鸡起舞。不甘众人的质疑,再次闻鸡起舞,考上北大。震惊于女生满口英语轻松聊家常,被老师斥为不甚聪明的他又次闻鸡起舞,将老师的论断及一干女生抛在身后。在闻鸡起舞的故事里,他唱歌曾跟刘欢同台竞技,各夺花魁,乒乓球有了准国手的水平,足球有了准国脚的力道,小提琴及吉他等多种乐器远超东郭先生。只是他终于赢得美女在侧,是否也是闻鸡起舞的经典案例,就不得而知了。

大学期间,他获选参加赴美交流项目,美国发达的商业文化让他震惊不已,难拒魅惑,却也不曾因此潜伏下来。因为不敌奔驰轿车的诱惑,在文化部驻外官员的位置上,他从信件收发开始,却也干得风生水起,很快获得晋升。从此,他大可尽情享受优渥的生活了。

当一切顺风顺水之际,谁都不曾想到,他身居庙堂之高,心却在江湖之远,怀揣4000澳元,以革命者的姿态,一个高台跳水,彻底匍匐在澳大利亚富庶的大地上。在举目无亲的澳大利亚,他的这一番自我放逐无异于鲁滨逊的荒岛漂流生涯。不同的是,鲁滨逊身边只有“星期五”,他却有红袖添香。除了自信,这或许是他当时唯一的力量源泉了。

做比萨外卖时,接近而立之年的他技不如人,一周只挣70澳元,勤工俭学的大学生也会欺负他。他从不因此抱怨,只告诉自己这无非权宜之计。他还告诉自己和周围的人们,这一年他要以十万澳元来实现财务自由。他是认真的,听者却当天方夜谭,一笑置之。

他一个空空妙手,一年要让十万澳元落袋,恐怕不是自信和闻鸡起舞就能实现的。我们都知道,当阅读出现质疑之时,往往也是文本别开生面之际。

从这里开始,我们可以充分见识到正向思维的神奇功效。他设定目标,从目标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领地,让目标激发自己的所有注意力及无限潜能,实现人生的一次又一次跃升。从自行车的主人到宾利的主人,到如今掌管一个颇具规模的财富王国,他成了转场高手,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创下骄人纪录之后,懂得急流勇退,再设定新的更高的目标,开始新一轮的创优历程。

至此,除了无法他成功路上明显而强劲的节奏,还能清晰地感受他成功的守则及具体而微的步骤。看着邻家大哥一步一步走来,在澳大利亚美丽的天空下聚拢金山银山,其实并不玄虚,也不神秘。这么实实在在的轨迹让人觉得,财富与成功或许并不陌生,也不像想象中那么遥远,或许大可自我期许,并仿而效之。总之,他的财富人生让人无法无动于衷,有如一道美丽风景,诱人步入其中,渴望成为风景的一部分。他让人不禁跃跃欲试,让人相信,自己也可以走上财富之路,可以创造这样的风景,可以实现这样的财富人生。他在每个人心里,掀起了一场重塑自我信任的风暴——相信自己,设定目标,努力行动!人生就会灿烂如花。

我想,这正是《从自行车到宾利》所谓“革命性”的又一个面向:颠覆无效阅读,实现无间阅读。

经典的财富故事里,往往风云际会,局面开阔,气势盛大,但终究,所有热闹无非一场纸上风暴——风景是他人的,精彩也是他人的,与我们遥不可及。不及阅读结束,高人已无形,所谓的道,亦是模糊一片。读者与作者在文本里的这一场相遇,无非过眼烟云,转瞬便成陌路,两不相干。文本不曾留下什么,阅读亦不曾引发什么。

《从自行车到宾利》让阅读平静开始,却让读者与作者的相遇如饮醇酿,渐至佳境,不离不弃,亲密无间,几可携手同行。应该说,这正是阅读追求的胜境。

作为编辑,让我备感欣喜和无限期待的是,《从自行车到宾利》以分享的姿态,将从容而真切地实现与最多读者在文本中平等的相遇,以至相知。

《从自行车到宾利——一个北大学子的创富之路》一书首发式演讲

2009年12月14日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