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总统之令》看现代反恐
来源:2009年03月28日《人民公安报》 作者:田向阳 时间:2009-3-31 14:24:59

对于现代反恐战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恐怖主义是对全世界的威胁,反恐符合世界各国的需要和利益。而作为超级大国、世界反恐主要力量的美国,它如何进行反恐战争?它的反恐意义何在?美国军方桂冠诗人、美国战争惊险小说家W·E·B·格里芬所创作的《总统之令》以他独特新颖的手法、诙谐幽默的写作方式,向人们揭开了现代美国反恐战争的神秘面纱。

《菲尼克斯报》曾谈道:“格里芬是最优秀的美国军事作家,也是最优秀的文学作家之一。”深受读者喜爱的他写过许多反映美国军队事迹的系列小说,如《战时友谊》《战争中的男人》《关乎荣誉》《荣誉勋章》等系列,他的很多书迷都把他的小说当成军事史去读。他的6系列36部小说,全部名列《纽约时报》《华尔街时报》《出版者同刊》的畅销书排行榜。这充分说明了他的作品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格里芬的写作素材很多来源于军旅生涯的特殊经历。他1946年参军,接受反谍训练,被派往盟国对德占领军,担任宪兵司令怀特少将的参谋。后来又参加朝鲜战争,先后担任战地记者和怀特中将的情报官。他曾多次获得军功勋章。这样的经历使他对军队生活,特别是情报工作的内幕非常熟悉,这也成为他后来写战争小说的创作源泉。除军事小说外,他也写过一些关于警察的小说。《总统之令》和《人质》是格里芬在“9·11”事件之后创作的全新反恐惊险小说,题材新颖,紧扣时局与政治。

《总统之令》首次以总统特派探员为主人公,描述了一次现代反恐战争。两名自称圣战军团的武装分子劫持了一架滞留的波音727,杀害了劫持人质,然后销声匿迹。这一事件引起了美国政府内部的恐慌。美国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等却在调查事情真相的过程中互相斗争。厌烦了他们各机构互相扯皮的总统亲自召见国防部长和协助国土安全部工作的三角洲部队少校查理·卡斯蒂洛,并秘密委派他们暗中调查,任务就是要弄清一切真相。形势十分复杂且关乎到美国国家和人民安全,聪明睿智的俊朗少校查理·卡斯蒂洛身入险境,发现这架飞机将被用于撞毁费城的自由钟,于是一项项行动渐渐展开。《总统之令》真实地向世人展现了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军事高科技,同时也暴露出政府内部斗争的种种丑态,格里芬对其的讽刺之意从他诙谐幽默的人物心理刻画和话语中流露无遗。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美国民航客机,袭击了纽约世贸中心以及五角大楼,造成3000人丧生。自此,美国政府的一系列内外政策均围绕“反恐”议题展开并直接导致了同年10月的阿富汗战争、推翻塔利班政权、捉拿恐怖头目本·拉登和2003年3月20日开始的伊拉克战争以及后来的伊朗核问题争端。美国的反恐战争中不乏使用各种超级特工、秘密探员,动用高科技手段和财政手段,调、用大量军事武装部队,是和平时期的新型现代战争。“9·11”后,美国的安全措施比过去更加严密,虽然到目前为止再没有遭受重大恐怖袭击,但是小型的恐吓仍然纷至沓来。英国、西班牙、约旦、印度也相继发生了恐怖袭击。驻伊美军伤亡节节攀升。这些事件不断告诉人们:恐怖主义远没有得到解决。《总统之令》中始终没有关于总统的任何描述,只有一些总统的独具魅力的语言描写。刻意避讳显而易见。很多分析家指出反恐战争已沦为一场政治斗争,而使用武力只不过是为了达到全球争霸的政治目的。正如蒙森曾说的“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上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果”。真正的反恐重在通过缓和宗族宗教,西方文化价值与东方文化价值的冲突和改善帮助穆斯林国家的经济贫困状况,而不是靠美国的单边主义和无休止的动用特工军事的反恐战争。

《总统之令》中几乎没有什么战争描写,只有几章极少涉及到战争或流血的事件。这似乎暗示了作者也在回避战争。有报道称,新任总统奥巴马将终结布什定义的“反恐战争”,新政府向世界发出了美国政府不会无限制打击敌人的信号。“在政治上,如同在宗教上一样,要想用火与剑迫使人们改变信仰,是同样荒谬的”,人们也许更期待的是像书中所说不流血的现代反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