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的英国文学:回顾与反思
全国英国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重庆)暨学术研讨会
时间:2011-5-27 10:15:36

由全国英国文学学会主办,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南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承办的全国英国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5月19-23日在西南大学召开。本届年会由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杂志社、河南人民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共同协办。商务印书馆、群众出版社等8家出版社,《当代外国文学》、《外国语》等期刊代表出席了会议。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向大会捐赠了书籍。大会收到论文243篇。此次参会代表共计约200人,分别来自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约120家高校、科研机构和出版社。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河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东道主西南大学以及远至祖国边陲的西藏大学、石河子大学的学者、专家,云集国家森林公园缙云山麓、嘉陵江畔的风光旖旎的西南大学,就“二十世纪中国的英国文学:回顾与反思”这个主题,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富有新意和启发的交流和探讨。

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王岚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西南大学常务副校长宋乃庆教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文旭教授分别代表西南大学,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南大学莎士比亚研究所、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致辞,学会副会长蓝仁哲教授、赵一凡研究员分别就学会工作有关情况进行了汇报。

全国英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张中载、杨仁敬,副会长赵一凡、蓝仁哲、杨金才、高继海、史志康、王岚,四川外语学院副院长董洪川,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会长罗益民参加了会议。学会秘书长侯毅凌,常务理事傅俊、李力、索金梅、陶家俊、王丽丽、朱宾忠、曾艳钰、许德金参加了会议。应邀参加会议的还有常耀信、郭棲庆、张剑、王丽亚、殷企平、申富英、晏奎、刘立辉、朱振武、章燕、袁德成、李伟民等一大批知名专家、教授。

在与会代表和承办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会议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这次会议采用大会主题发言与专题小组讨论两种形式进行学术交流。大会学术气氛热烈、开放、和谐、友好,各位专家、学者理论视野开阔,研究功底深厚,眼光敏锐,为英国文学领域提供了许多新的研究视点。

在大会主题发言中,杨金才教授对目前中国的生态批评进行了审视,认为应该把握文学的本体性特征,不应对流行的批评方法盲从或一刀切。这个问题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大会进行了友好并且有效的交流。学者、同行表示,生态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观照人类是否是中心的问题,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价值和道德意义。罗益民教授探索了我国艺术家、著名话剧导演林兆华先生推陈出新的莎剧《理查三世》的艺术特色,从理论的层面,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罗益民教授把“模仿说”传统和“反映论”结合起来,以“陌生化”方法来理解和认识莎士比亚,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罗益民教授就与会者提出的有关莎剧改编等问题进行了回答。陶家俊教授以毛翔青的作品《酸甜》为例,对华裔族群的儒“家”认同谱系进行了既别开生面,而又非常有洞察力的探讨。陶教授认为,“源于中国文化又在异域文化空间中繁衍的华裔族群的形态、生态之叙事建构,书写华裔族群独特的文化认同心理和文化生命图示化结构。颠覆后殖民民族主义和殖民种族主义,超越资产阶级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二元对立。将儒文化形态的家、儒‘家’的伦理规范和文化认同参照结构,重新确立为华裔族群不可超越的文化视域”。董洪川教授以“‘瞬时性’美学与英美诗歌的现代性诉求”为题,旁征博引,图文并茂,讲解了他对英美意象诗歌的洞见,引起了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并进行了相关的交流和互动。

本次大会共分为理论与分析;莎士比亚专题;跨文化的英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回音;现代主义大舞台;风景半边天:女性文学、身份主题及其它;教学别论;古典派:斯宾塞、弥尔顿、多恩;当代英国文学等九个大类专题、17个小组,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专题讨论气氛活跃,认真、深入,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实现了真正即时的学术交流。

会议期间召开了两次常务理事会。大会对学会的组织机构变动进行了讨论,一致同意关于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蒋洪新教授作为替补会长职位的提议,因工作需要,增设北京外国语大学陶家俊教授为副会长,并一致同意,在领导班子的过渡期,北外添设一副秘书长,蒋洪新替补会长在其所在单位设置秘书长,并进行工作转换与接交。常务理事会还决定,增补王丽亚、董洪川、殷企平为常务理事。